之前受零部件供應、相關技術和加工工藝等因素影響,我市場上工業機器人基本被外機器人品牌占據著,產機器人品牌僅占約8%的市場份額。隨著我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的迅速擴大,內企業的自主研發投入的不斷加大,研發能力不斷提升,未來幾年將拉近與際廠商的差距,產機器人將填補巨大的替代空間。
對比工業發達的日本、德和美,我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增速近5年直處在較高水平,2013年,我工業機器人銷量舉成為全球高,2014年我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57096臺,同比增長56.7%,銷量的市場位置繼續保持,舉成為全球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我人力成本上升、工業機器人成本回收期的縮短、工業機器人密度的差距都將維持我工業機器人的景氣度,中還是有發展潛力的工業機器人。預計未來幾年中機器人產能將成倍上升,但競爭將進步加劇。
我產業爆發有望?
隨著中工業機器人產業鏈逐步完善,產工業機器人也開始逐步登上市場舞臺,希望能分得杯羹。然而,在與外巨大的成本差距下,我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該如何爆發?
產機器人比進口機器人貴,原因在零部件上。資料顯示,目前臺165kg焊接機器人成本內約為29.9萬元,而外大約為16.86萬元。零部件成本差異是造成內外機器人成本差距的大因素,其中減速器是成本差異大部分。工業機器人零部件亟需產化突破,并且是規模化量產的突破,否則沒有意義。
“伺服系統”、“控制器”、“核心算法”、“精密減速器”,以及“應用和集成技術”這五大核心技術被稱為機器人本體的“成功五要素”。內機器人本體要發展的好,在這五大領域至少要有2個是擅長的。先伺服系統和控制器這兩塊要吃透,然后在核心算法方面需要做到比較好。高精度機械傳動(即減速機)可以采用外購。應用和集成可以本體企業自己實施,也可以給集成商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