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在消費互聯網領域的表現可謂舉世矚目,甚至在衣食住行等許多細分市場都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將這個14億人口的大推上了現代產業的頂端,就連許多歐美的消費者也對此羨慕不已。
不過與此同時,互聯網與整個社會的結合也正在逐步從觸達個體向產業深處滲透,走向下個里程碑式的時代。《2017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顯示,互聯網的發展正在從消費領域持續向生產領域拓展,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驅動下,全球生產力正在經歷又次質的飛躍。
在全球上下都在為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無論是德的“工業4.0”,美的“工業互聯網”,亦或是中的“中制造2025”,其實都是分別從不同的情角度,探視著傳統工業企業迎接互聯網改造的進程。
也正因為如此,在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IoT)這艘巨輪即將啟動航程的今天,先理清中工業與互聯網的結合究竟走到了哪步,目前面臨的阻力,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可以說為必要。
從信息化起步,開啟智能化的365里征程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入實施《中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以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規劃明確地將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放在了起,而工業2.0的關鍵詞是標準化、自動化,3.0是信息化。這也就是說,當下中的工業產業尚處在需要完善、夯實的3.0階段,與德提出的工業4.0——智能化相比尚有段距離。如果說的德企業離工業4.0尚有后1公里的路程(西門子目前已經到達了“工業3.X”),那對于大多數的中工業企業來說,或許我們還有365里的長路需要跋涉。
未來的智能制造,必須建立在全面信息化的基礎之上,在產業各個環節擁抱互聯網,打通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邊界。換言之,賦予制造業所有物理環節個非常精準的動態數字化模型,基于數字化模型把所有的ICT新技術、互聯網新技術、新的模式創新都應用起來并反作用于制造業,如此才能深度改變制造業。這個演進步驟更像是將工業設備、生產環節作為個個的節點,逐步以數字形式匯聚成根狀的信息網絡,進而倒入有效的管理模型,開枝散葉成智能化改造后的創新功能與應用。
從形態上來說,這樣個理想的藍圖,與致力于為中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基礎支持的企業名字可謂不謀而合——這企業就是脫胎于老牌工業企業三重工,并在其工業互聯網轉型經驗之上誕生的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
老牌工業勁旅鋪路,孵化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古人云“春江水暖鴨先知”,先敲開機會大門、嗅到未來商機的,常常不是政策的主導者,而是產業中的實踐者。在全球制造業的這場升之戰中,亦不外如是。德西門子推出了自己的Mindsphere平臺,美GE推出了Predix平臺,這些大型工業公司將自己搭建的工業物聯網平臺開放,并幫助更多的制造企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而三集團作為代表中工業實力的行業翹楚,早在2008年就在工業物聯網領域開始探索實踐,并由此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今,三集團已經能夠做到“平均5分鐘下線臺挖掘機”。從大型工程機械的角度來講,三的這成績即使是與德人的工業4.0標桿相比,也可以說是毫不遜色。